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11 ...

  •   裴晔没想到裴持敬还没考上秀才,就先碰上了小人。这也算是给裴晔敲了个警钟,赶考期间最好闭门不出,一心念书,省得碰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有这一遭,裴持敬果然没考过院试。裴持敬早有预料,如今听到结果,也坦然接受。倒是裴辉很是自责,觉得是他没保护好裴持敬,让他遭受了这飞来横祸。

      裴持敬还反过来安慰裴辉,“我本来就是府试最后一名,极大可能考不过院试。再者,院试三年两次,正好今明两年是连着的,不用再耽搁一年。要是晔哥儿明年一切顺利,院试之时,我们兄弟两人正好有个伴。”

      裴辉陪考过一次后,对裴晔心服口服。先前只以为裴晔脑子灵活会来事,但裴辉自己送裴持敬赶考后才发现,能够让考生不出意外安心读书,已经是陪考人员极有本事了。

      裴辉甚至还有些后悔,“早知道,这回院试,也该让晔哥儿陪你去。”

      裴持敬忍不住摇头,“周夫子有意让晔哥儿明年下场,抓着他念书还来不及,哪有功夫陪我考试。这一回也是我大意了,吃一堑长一智,下回不会再出这样的意外。”

      裴辉叹气。这些天,裴辉懊悔得吃不好睡不好,眉心的竖纹都明显了几分,每每想起这事儿就忍不住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又不能表现太过,免得影响裴持敬的情绪。现在看裴持敬神色虽然还是有些郁郁,但眼神坦然,没有一丝颓丧,裴辉也放下心来,知道裴持敬那股心气儿还没掉。人,只要心气儿还在,就能翻身的时候。

      裴持敬则更加关注裴晔的课业,几乎成为另一个周夫子,回家的路上都要和裴晔一起背几段文章。裴辉同样如此,时不时就往镇上送些东西给裴晔,就盼着裴晔一切顺利,明年可以和裴持敬一起去参加院试。

      裴晔简直哭笑不得,自己这是多出两个监督人员吗?

      不过裴持敬能缓过来,裴晔还是挺高兴的,又私下问裴持敬,“你结交的那位好友,这次考上了吗?”

      裴持敬默默点头,“他十分懊悔,托人搭了几封书信回来,说是无颜见我,让我平白遭了一桩祸事。”

      裴晔眨眨眼,又问,“他那妹妹……”

      裴持敬义正辞严,“姑娘家名声要紧,我怎么好打听?”

      裴晔无奈,只好打住这个话题,又托祝兴文去打听这事儿,终于将这事儿给弄明白了。

      那书生说的也不算是假话,只是选择性隐瞒了部分内容。那书生姓谭,单名一个轩字,父亲原是知府的师爷,本也算是府城中颇有头脸的人家。奈何谭师爷不知何时被人引入了赌坊,一头栽进这个大坑里再也出不来,倾家荡产不说,竟然还将主意打到了自己女儿身上。

      那谭轩年纪也不大,只想着早点为妹妹说门亲事,最好能远离府城,不被父亲纠缠更好。正值院试开考,整个宁安府的童生们汇聚府城。谭轩倒是个疼妹妹的,想为妹妹挑个青年才俊,一来二去,便挑中了裴持敬——模样生得不差,文质彬彬,又年轻,虽是农户,但祖父是族长,父亲日后也要接任族长,家境也不算贫寒。裴持敬本人又温和有礼,十分勤勉上进,他日说不准能中举甚至中进士。谭轩挑挑拣拣,综合一对比,裴持敬就成了那个综合实力上佳的人选。唯一没料到的就是,他那个赌鬼爹不做人,赌到兴头上,和于家那个纨绔说了些不过脑子的话。

      于家,就是那个家里有人外放当官的人家,官职还不低,在德庆府任同知,虽然官职比知府低了一阶,但那位于同知显然是个会钻营的,据说在京中也有靠山。这位纨绔是于同知最小的弟弟,是他父母的老来子,年岁比他亲儿子都要小。老来得子,家里又有个出息的官老爷,于家养出个纨绔,委实不稀奇。

      裴晔了然,怪不得知府也不曾下狠手整治府城中的纨绔,原来是于同知背后还有靠山。

      最可怜的还是那位谭姑娘,被于家纨绔这么一闹,名声毁了大半,竟是一病不起,出气多进气少,大夫见了都摇头。

      裴晔心中百般杂陈,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封建礼教压死人。那谭姑娘就算侥幸撑过来,但有这样烂泥一样的父亲,还不知前面有多少坑等着她。谭轩倒是全心全意为妹妹着想,奈何思虑不周,又有个孝字压着,想护住妹妹,也非易事。

      裴晔心下叹气,只觉得那位谭姑娘摊上这么个亲爹,真是倒了大霉。裴持敬更加无辜,糊里糊涂就掺和进这个烂摊子里,还险些被人毁了手,断送一辈子的前程。

      裴晔揉了揉眉心,将纷乱的思绪通通抛开,安心念书。

      天公作美,今年又是一个丰年。

      农忙之际,裴大寒和宋小莲自然是要回家割稻子的。裴晔不忍家人辛苦,提出雇人来割稻子,却被裴柱石教训了一番,梁秋菊也大着嗓门嚷嚷:“我们身子骨还硬朗,有的是力气,做什么费这个钱?”

      裴晔没辙,只能跟着他们一起回家,换了一身短打,拿上镰刀就要跟着他们一道下田。

      这还得了?裴柱石几人连忙把裴晔往田埂上推,说什么都不许他下田。其他人也打趣裴晔,“你都是读书人了,还下什么地?”

      裴晔神色如常,笑着回道:“读书人也要吃饭,哪有看着长辈辛苦,自己却躲闲的道理?”

      裴家人心中既感动又无奈,旁人倒是羡慕不已,嘴上不说,心里都觉得裴大寒等人好命,养了个好儿子。

      裴晔真犟起来,裴家人齐上阵都拦不住他。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裴晔不下田,但裴家人也请了人来帮忙,让自己不至于像往年那样,秋收完毕,几乎累到脱层皮。

      当然,雇人的银钱,自然是裴晔来出。裴晔的物欲也不高,平日里也就在买笔墨纸砚上的开销大了点,剩下的大头开支,全在吃上。在镇上这段时间,裴晔几乎天天都让宋小莲买肉煲汤,又把油壶装得满满当当,让宋小莲做菜别心疼油。肚子里油水多了,再加上汤汤水水补下来,裴大寒等人身量都壮实了一圈,脸色红润,容光焕发,瞧着精气神就和平常农户不一样。

      裴晔刚穿过来时还因为原主的身体缺油水,半夜饿得烧心,翻来覆去睡不着。如今营养跟上了,身量都往上蹿了半个头,再加上裴晔本身沉稳中又带了些许张扬洒脱的独特气质,当真是人群中最靓的崽,不管在哪里,都能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目光。

      大家都在忙秋收,裴晔也没闲着。裴晔上辈子为了更全面了解扶贫政策和措施,也是实打实下过乡学习的。只能说华夏国疆域太过辽阔,有的地方早就实现了农业工业化,有的地方却还是用较为古老的方式进行耕作。扶贫扶的,就是后者。裴晔也得以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农具及其使用方式和作用。在上辈子好像没什么大用,这会儿却能派上大用场。

      裴氏族人大多还是以人力来进行耕作,顶天了用牛拉犁,但牛可是精贵的东西,殷实人家才能买得起,大多数农户还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力收割播种的方式来伺候自己的田地。

      裴晔上辈子去贫困村学习时,见过当地的一种名为代耕架的农具,据说是唐代有过记载,在明代时期发展。现在的大周相当于上辈子哪个朝代,裴晔也不知道,但据裴晔这段时间的观察,至少整个常庆县都没听过用代耕架的。

      代耕架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坐犁”、“抬犁”、“推犁”和“肩犁”,根据地势不同,可以灵活选用相应的代耕架。不管是山地、水田还是平地,代耕架都能派上用场。

      这不巧了吗,裴大寒正好学了一手木匠活。裴晔记性好,上辈子认真学了,还亲自动手用着代耕架下过地,代耕架的原理对裴晔这个理科生来说并不难,就是杠杆原理,裴晔画起图纸来,草稿都不用打。

      裴晔画图纸的水平只能算一般般,但代耕架也不复杂,裴大寒拿到图纸后就看明白了,看完立马点头,拍着胸脯说这东西他能做。

      裴柱石探头看了一眼,这位几十年的庄稼把式一眼就瞅出来这图纸不一般,思考了好一阵儿才问裴晔,“你这画的,是能省力的农具?”

      裴晔当即竖起大拇指,一顿猛夸,“爷爷眼力真好,一眼就看出来这东西的用处。您说这东西做出来,能不能用?”

      裴柱石毫不犹豫地点头,对自家孙子的滤镜再添几千米,“晔哥儿果然是个有本事的,念书还能想出这样有利于庄户人家的好东西!”

      “哟,这可了不得。真要成了,咱们庄户人家可就能少遭点罪了!”梁秋菊赶忙凑过来,“念书当官老爷,指不定还没有做出这个新农具功德大呢!”

      裴晔哪里敢领这个功劳,只是解释道:“我也只是在农书里看到过,尝试着画一画,还不知道能不能成。”

      “必须能成!”梁秋菊杀气腾腾地看着裴大寒,“不成那就是你爹不争气!”

      裴大寒:“……”

      裴大寒不敢吭声,仔细将图纸记好,趁着月色正亮,去院子里开始锯木头。

      裴晔赶紧说道:“爹,这活不急于一时,您可别累着自己了。”

      “他有什么好累的?”梁秋菊吐槽,“往年秋收,他一个人干多少活?现在雇了人帮忙,他不知道轻省了多少,每天还好吃好喝的,锯点木头而已,哪里就能累着他?”

      裴晔无奈地看着梁秋菊,正想说话,却见包括裴大寒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脸赞同,裴晔默然良久,最终还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裴大寒对裴晔给他的代耕架十分重视,每天干完活,连盹都不打一下,就直奔院子里,继续做代耕架。

      裴柱石也在一旁,时不时搭一把手。

      两人干劲十足,完全看不出白天在田里忙活了一整天的疲倦。

      裴柱石还乐呢,“这可是我大孙子想出来的好东西,等到大寒做出来,趁着农忙让大家用一用,到时候,这十里八乡的,谁不记我大孙子的好?”

      庄户人家也有庄户人家的智慧,读书人最讲究名声,裴柱石就寻思着,把这代耕架给做好了,自家大孙子的名声指定不会差,好名声这不就有了?

      裴晔不知道裴柱石心中的想法,只看到他跟个监工一样围在裴大寒旁边,不允许裴大寒有任何一丝不上心的行为,裴晔心下还有些奇怪,只当是老庄稼把式对新农具的在意。

      裴大寒话虽不多,心里也有数。对裴柱石的挑刺十分配合,卯足了劲儿要做出个方方面面都让人挑不出毛病的代耕架来。

      宁安府地处南方,多为水田。裴晔画的图纸也简单,就是在田地两头各做一个人字形木架,每个木架上装一个辘轳,再在辘轳中部缠上好绳索,绳索中间再装一个小铁环,小铁环可以钩在木犁的钩子上。最后再在辘轳两头装上十字交叉的撅木。使用时,将小铁环钩在木犁上,只要用手扳动撅木,木犁就能自己动,极大节省了庄户人家干活所用的力气。

      现在大家都收了稻谷,接下来犁田犁地,这个代耕架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老天赏脸,直到大家把谷子晒干装进仓里后,才淅淅沥沥下了场雨。

      劳作了一个月的农户们终于将心放回了肚子里,想着粮仓里满满当当的粮食,睡梦中都觉得十分安心。

      就在这时,裴柱石和裴大寒把做好的代耕架搬去了地里,瞬间就引来一大堆人的目光。

      秋收完毕,大家正是清闲的时候,有点什么热闹,全都凑了过来。

      裴柱石人老成精,早就料到了这个场面,当即炫耀道:“这可是我们晔哥儿看了农书后想出来的好东西,说是能让我们干农活时省不少力!”

      庄户人家最关心田间地头的事儿,众人一听这话,立马就来了兴趣,嚷嚷着让裴大寒加快速度,好叫他们看看这个新家伙好不好用。

      裴大寒不为所动,不紧不慢地将代耕架放好,裴柱石则将木犁放好,顺便用木犁上的钩子勾住代耕架上的小铁环。父子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对视一眼后,裴大寒扳动撅木,裴柱石推着木犁,轻轻松松地走了一个来回,额头上连一滴汗都没有。

      众人顿时一惊,都是老庄稼把式了,耕多大的地要多少力气,大家伙心里都有数。见裴柱石连着走了四个来回,这块地都被耕了一小半了,裴柱石的表情依然轻松,粗气都不带喘一声,大家瞬间懂了代耕架的用处。

      有急性子的更是走到裴柱石身边,大声嚷嚷,“让我来试一试!”

      裴柱石也不争抢,只叮嘱了一句别把犁弄坏了就十分干脆地将木犁交给了对方。对方也不含糊,学着裴柱石方才的做法,推着木犁往回走。

      一来一回走下来,这人也面露喜色,“用这个可比自己犁地省力多了!大寒,这东西是你做的吧?你能多做几个吗?我花钱买!”

      “真的这么好用吗?我也来试试!”

      一时间,众人都挣着抢着来上手推木犁,亲自感受到代耕架的好处后,这些人又都纷纷催促裴大寒趁着农闲赶紧多做几个代耕架,他们指定买。还有机灵的,张嘴就把裴晔夸出花来,听得裴大寒和裴柱石几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裴柱石更是拍板,说是第一个代耕架要卖给最先夸裴晔的人。

      好家伙,其他人一看,还有这种途径?夸裴晔的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难为他们从肚子里搜刮出那么多不重样的夸人的话,裴晔听了都觉得有些遭不住。

      但裴柱石表示十分满意。

      在代耕架这个新农具的鼓励下,裴晔的好名声就跟插了翅膀似的,以南水村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去。

      庄稼人最重视地里的活,听别人把代耕架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离得近的村子,直接成群结队来南水村,就想亲自试一试代耕架。

      结果自然是像裴氏族人那样,用过都说好,立马就想下单。

      当然,这也跟裴大寒定的低价有关。裴大寒的目的很明确,代耕架不是为了赚钱的,而是为裴晔积攒好名声的,就定了个比成本价高出一点点的价格。囊中羞涩的,想想干活能省的力气,都觉得十分划算,咬咬牙省一省,都能挤出这笔钱来。

      现在一头好耕牛差不多要50两银子,差些的也要30两银子。代耕架用的材料多为木头和绳索,仅用少量铜铁,成本瞬间就降低了一大截,只不过是一头耕牛的十分之一。花十分之一的钱,就能享受到有牛帮忙耕地的生活,哪个庄户人家不心动?更别提这玩意儿又不用吃粮食,还不会生病,不需要精心伺候,性价比爆杀市面上所有农具。

      没错,是所有。因为裴大寒定价太低,做农具的商家虽然看到了商机,但也没办法卖高价,同样只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裴大寒毕竟只有一个人,就算有裴柱石帮忙,两个人能干的活也十分有限。还是裴晔脑子灵活,提议让族里干活细致的人过来一起做,多少能为家里添点进项。

      还真别说,愿意来干活的人简直要挤爆裴家整个屋子。庄户人家想赚点钱不容易,现在又是农闲的时候,能在家门口找到可以赚钱的活计,谁不心动?

      裴大寒显然应付不来这个场面,又担心打扰到裴晔念书。

      裴晔想了想,建议裴大寒去找族长。裴氏一族本就是常庆县的大族,人丁兴旺,好好整合一番,指不定能将代耕架做大做强,弄成地方特色,抓好质量和性价比,做好品牌效应,让农户们想买代耕架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裴氏一族做的代耕架,成为南水村的一个支柱产业。

      族长都被裴晔画的大饼给惊住了,更惊讶的是,裴晔画的这张饼虽然又大又圆,但只要按照裴晔设想的那样,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

      再想想裴晔的年纪,族长也只能私底下对裴辉感叹一句后生可畏。裴晔这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族长在族里威望极高,听了裴晔的建议后,族长又针对族中的实际情况做了一点细微的调整,最终决定,每一户人家先出一个壮劳力跟着裴大寒学做代耕架,一部分能说会道的,则跟着裴辉一起出去宣传代耕架的好处,赚来的银子,多劳多得,族中有鳏寡孤独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人家,也可以适当照顾一下。

      一整套安排下来,族长没有任何徇私之处,几千名族人无一不服,干劲十足,摩拳擦掌要将这门产业做起来。

      裴大寒在族里的地位也直线上升。这年头儿要学点手艺,少说要伺候师傅三年,衣食住行都要照顾不说,还没有工钱,能学到几分本事,全凭师傅的良心。

      裴大寒愿意教他们做代耕架,给他们一条赚钱的路子,大伙儿发自内心地感激他。现在裴晔家的田和地,都不用裴大寒和裴柱石操心,族人早就商量好,他们来种,还不肯收裴大寒任何谢礼。

      裴晔也得承认,裴氏族人十分团结,凝聚力极强,行动力同样爆表。族长一个会开下来,当天下午,族人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学手艺的学手艺,打下手的打下手,砍树的砍树,出去宣传的也没闲着,回家带上水壶就出了门。

      在族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裴氏代耕架的名声响彻整个常庆县,哪儿都能听到对代耕架的夸赞,顺便夸的,还有裴晔这个农家子出身的读书人,念了书也不忘本,根据农书记载,自个儿动脑筋做出了代耕架这个好东西。

      裴晔的名声也随着代耕架响遍整个常庆县,还有往宁安府蔓延的趋势。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裴晔还在家里写策论呢,就见裴辉火急火燎冲进他的书房,喘着粗气大喊道:“快!晔哥儿,县太爷来了,要见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01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