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多了郑青云帮忙,庄稼地总算是翻完。

      火粪肥也都烧好,地里隔几步路就是一堆,充斥着呛人的烟火气。

      接下来地里便没什么活儿,只等火粪再烧一烧,准备种麦子。

      郑青云得空就去县城转一转,看有没有招工的主家。不过再没那么走运,只能找到些扛沙包、抬轿子之类的零碎活儿,做个一天半天就没了。

      但积得多了,渐渐也凑出个上百文工钱,比闲在家里强得多。

      秋日是收获庄稼的季节,也是许多野果成熟的时候。

      八月瓜、拐枣、猕猴桃、板栗、山核桃……只要肯去山林里寻,总能找到好吃的。

      之前忙着地里的活计,只能趁着收工回家那会儿顺带捡些掉在地上的板栗、核桃解解馋,如今可算是得空好好去山里寻摸个痛快。

      正好今日郑青云从县里回来的早,热点儿饭菜垫过肚子,看着篓子里的板栗,就有些坐不住。

      提议道:“等会儿叫上柱子哥,去把后山那几树板栗打了,背回来晒晒拿去卖了,免得都掉地上被老鼠糟蹋。”

      能给家里添进项,自然不会有人说不。

      郑青云吃完饭,顺带把碗刷了,就出门去喊秦大柱。

      没一会儿秦大柱和秦小芳兄妹俩就跟在郑青云后边儿过来,一人背个背篓,秦大柱还扛着梯子。

      陈秀兰一看都是些年轻人,怕自己跟去他们不自在,遂拿着镰刀出门割草。

      于是便只有四大一小一道往后山去。

      郑青云也把自家梯子扛上,还找出两根长竹竿带着。

      山里不少树木的叶子已经枯黄,风一吹便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最后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踩在上头松松软软,发出咔擦咔擦的响声。

      后山板栗树多,沿路都是褐色的板栗,有的还卡在刺球里,有的被老鼠啃得只剩个空壳。

      路窄,梯子又长,几个小姑娘不敢离郑青云他们太近,怕被戳到,就远远地缀在后头。

      她们只背着背篓,蹲下站起都方便得很,看到板栗就走不动道,在地上仔细寻着。

      捡几颗便往嘴里塞一颗,咬出个口子,好不容易剥掉外头的硬壳,里边儿还穿着层带毛的薄衣。生板栗这层皮不太好弄掉,但她们也不嫌烦,仔仔细细撕干净,再一口吃掉。

      又脆又甜,带着清香,一如既往地好滋味。

      走着走着就越落越远。

      郑青云没听见身后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就见几个小姑娘跟那树上的松鼠似的,手里不停捡着,嘴里也不空,不禁好笑。

      高喊一声:“快跟上,路上等回来再捡!”

      后头的几个人才慢慢站起身,说说笑笑地跟上脚步。

      越往前走,地上的板栗和刺球就越多,一群人走得更加小心。这要是摔上一跤,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板栗刺扎进肉里,挑都不好挑。

      终于到达目的地,几只长尾巴的松鼠嗖地窜上树。

      追随着黑影抬眼望去,就是几棵环抱粗的高大板栗树。

      主干都离着几丈远,枝叶却是相互交错,遮出大片树荫,下面和周围只长着少量细弱矮小的树木。

      枝头上还挂着挨挨挤挤的刺球,大部分都已经裂开口,隐约能看见里面的板栗,有些却还包裹得严严实实。

      郑青云和秦大柱一人挑了棵板栗树,把梯子靠着树干立好,拿起竹杆就往树上爬,还不忘招呼另外三人:“你们离远点儿,等我们打完了再过来。”

      方竹她们知道其中厉害,本就没走过来,闻言又躲得更远些。

      见她们退到安全的地方,郑青云和秦大柱方爬到树上,找根粗壮的树枝站稳,抄起竹杆一通打。

      “砰砰”

      “啪啪”

      杂乱的声音接连不断,松鼠鸟雀吓得在林间飞窜,地上很快落满枯叶和板栗。

      两人打完一树,又赶紧下来,搬着梯子换到另外的树上,如此把每棵树都敲过一遍,才招呼远处翘首以待的三人过来。

      树上打下来的板栗多还藏在刺球里,不好弄出来,干脆就连着刺球一起扔进背篓。

      这样一来,装不了多少就满了。

      郑青云和秦大柱脚程快,但只留几个姑娘家在山里不放心,两人便轮换着往家里送。

      跑了四五趟,才终于把地上的板栗捡得差不多。

      他们又捡了两捆干柴搁在背篓上,顺便背下山。

      板栗背回家,天色已经不早,怕晚上下雨,他们只把已经脱落的栗子择出来,刺球就摊在屋檐下晾着。

      等白日里出太阳,便放到院子里摊开晒着,过几日刺球就会开口,用脚一踩,又或者拿木板子砸砸,方能轻易把栗子弄出来。

      陈秀兰早就割完草回来,看着走廊上成堆的刺球,也是高兴,“这么多,应该能卖不少钱了!”

      山里的板栗个头大小不一,年年价钱都不算高,两文三文一斤是常事儿。但胜在数量多,又不用自己费心管理,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当的。

      村里人对这边多有忌讳,没几个人上来,倒是便宜了他们,年年都能捡上不少板栗。

      第二日,又是个艳阳天,方竹把院子里打扫干净,将走廊上的刺球一撮箕一撮箕运到院子中央摊开晒着。

      旁边的长板凳上也搁着竹筛子,里面是茄干、辣椒块、瓜片、豆角……

      乡下便是这样,日日都在为一口吃的做打算,能晒干存起来的就晒着,也不嫌多。深冬和那“青黄不接”的时候,可都是好东西。

      陈秀兰见几个人晒着板栗还时不时地吃上一颗,笑道:“辛苦弄回来也不能都拿去卖,总得自个儿尝尝鲜,我看已经剥出来的也不少,今儿就炒些来吃算了。”

      炒板栗可比生板栗好吃多了,急急忙忙把刺球晒好,几人就去处理板栗。

      这炒板栗必须得给它们开道口,不然一受热就容易爆开,弹到脸上、身上过于危险。

      有三个人在开板栗,陈秀兰就没去帮忙。从灶房碗橱最底下一格,捧出个沉甸甸的麻布包。

      打开里面全是黄豆粒大小的黑沙子儿,颗颗圆润光滑。

      村里过年喜吃瓜子儿、花生等炒货,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备着这样一包沙子,是特意去水沟里挑拣的。做炒货时放进去,瓜子这些便不容易糊。

      陈秀兰把沙子倒进木盆里,舀一瓢清水进去慢慢搓洗,然后拿竹筛沥起来,蒙块布放在太阳底下晒着。

      等栗子开完,沙子也已经晒干水汽。

      灶里添柴,点上火,等锅烧热后,陈秀兰将沙子倒进锅里翻炒。

      黑沙子在锅里碰来碰去,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很快就变得滚烫。

      这时候就该把开好口的板栗加进去一起翻炒,之后需要不停地翻动,否则受热不均,板栗会糊掉。

      沙子太重,翻炒是个费胳膊的活儿,郑青云主动接过锅铲,接替了陈秀兰的位置。

      不知挥了多少次铲子,锅里的板栗渐渐变了色。刀割出的那条口子越裂越大,边缘微微卷曲发焦,露出内里黄澄澄的栗子仁,灶房里弥漫着浓浓的香甜栗子味儿。

      陈秀兰在旁边看着,眼瞅着差不多的时候,把灶里的火退了,叫停郑青云:“好了,赶紧铲出来。”

      板栗连着沙子盛进粗眼筛子,来回摇动几下,沙子就重新落入铁锅,只剩下焦香的栗子在竹筛里。

      郑青云把栗子拨进木盆里装着,就迫不及待掏出一颗呼呼吹着。炒过的栗子里面那层皮跟外头的硬壳黏在一起,一剥就掉,黄色的栗子仁还泛着热气。

      郑青云也没急着自己吃,顺手就喂到方竹嘴边。方竹看看低头剥栗子的陈秀兰,到底没张口,红着脸伸手接过,自己喂进嘴里。

      郑青云遗憾地看看自己的手指。

      方桃撇撇嘴,简直没眼看,故意用手肘捣向郑青云的腿。

      郑青云也不恼,大力地在小丫头头顶按了按,又剥颗栗子笑着塞给她。

      方竹吃完栗子,就看见两人幼稚的行为,轻笑出声。

      又见郑青云满头大汗,连忙掏出帕子递给他,哪知男人也不接,只把头凑过来,那意思不言而喻。

      方竹见陈秀兰似乎没注意他们,也不惯着他,直接把帕子一扔,就转头去吃栗子。

      方桃见郑青云没得逞,得意地冲他扮鬼脸。

      灶房里火气未散,暖意融融。

      炒栗子软糯,哪怕没加糖,也足够香甜。但也不宜多吃,不然容易积食。

      吃过一捧后,陈秀兰又装出一碗,让郑青云给王金花家送去。

      郑青云自己出门不算,还非要把方竹拉上,美其名曰消食。

      两人走到半道上,就正好碰上迎面走来的秦大柱夫妇。

      许香荷如今已经开始显怀,肚子微微隆起,在秦大柱的搀扶下慢慢走着,面色红润有光泽,看起来养得不错。

      秦大柱举着自己手里的大碗哈哈大笑:“真是巧了,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

      郑青云道:“也没什么,就是些炒栗子。”

      “炒栗子好啊,我和爹都爱吃那个,”秦大柱一手接过炒栗子,一手把自己手中的大碗递过去,“我娘做了板栗饼,给你们送几块尝尝。”

      两家关系好便是如此,做了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对方送点儿。

      几人站在小道上说笑几句,带着彼此的心意原路返回。

      栗子饼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去满是栗子香,又是另一种滋味。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第 2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