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破镜谋杀案 ...

  •   [He said,‘She has a lovely face;
      God in His mercy lend her grace,
      The lady of Shalott.’]

      *

      看完了《破镜谋杀案》

      虽然阿婆案件有一个标签叫童谣杀人,但老实说,在我目前看过的故事里,除了《赫尔克里波洛的丰功伟绩》这种例外,或者《黑麦谋杀案》里凶手特意用童谣当做误导线索,其他案件中出现的“童谣”或“传说”基本难以让我觉得和案件联系紧密,更多的感觉是像《怪钟疑案》里的“怪钟”一样,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它在这里,的“废话文学”

      但这次的故事完全不同,丁尼生的诗篇扣紧了案件的中心,并在最后解谜部分焕发别样的魅力,悠长而悲伤,以致我在阅读完本作后,迫不及待地去搜索了《夏洛特姑娘》的全文

      浪漫的悲剧

      我翻开过往的笔记,想找寻曾经哪个故事给我和这次一样的感觉,结尾部分似乎有《空幻之屋》的怅然若失,中心角色似乎像《万圣节前夜的谋杀》那般“神性”的魅力,凶手诡计又和《谋杀启事》有相似性,解谜篇的加速感又让我想到《顺水推舟》和《葬礼之后》,而马普尔小姐的形象塑造,如《黑麦奇案》中的正义,如《藏书室女尸之谜》中的悲悯……

      我在这本《破镜谋杀案》中看到太多影子,因此才能说独一无二

      *

      还是先说推理部分

      本作的推理其实称不上高明或者惊艳,虽然和《谋杀启事》在出发点上完全不同,但本质的反转诡计还是相似的

      不过考虑到本作写于《鸽群中的猫》和《怪钟疑案》之间,倒也可以理解,这个时期阿婆的推理部分实在难以像《清洁女工之死》这般错综复杂又条理清晰

      第一起案件,死者希瑟·巴德科克太太

      why出发,她没有什么遗产,利益纠纷排除;丈夫阿瑟虽然弱势,但并没有杀人的仇恨,情杀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仇杀:她知道了什么

      在这个部分,阿婆使用了本作最关键的双重含义诡计,玛丽娜·格雷格的“表情”,丁尼生的诗句,“厄运已降临到我身上”,全篇通读后回过头来,没人能不称赞这一设计

      到这里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可能性,而结合案件的how,我们不得不注意第二种可能性,误杀

      而如果本来的死者应该是玛丽娜,随着调查展开……我列出了7个嫌疑人(心虚)

      1,萝拉·布鲁斯特,有仇杀动机,但作为被关注的明星how难度较大;可能性低

      2,阿德威克·芬恩,可能有动机,同上how难度大;可能性低

      3,唐纳德·麦克尼尔,可以玩孩子部分的身份诡计;后期排除

      4,玛格特·本斯,有动机,孩子的身份诡计,但较难以解释“表情”;可能性低

      5,埃拉·杰林斯基,有情杀动机,how很轻松;第二个死者,可排除真凶

      6,黑利·普雷斯顿,动机不明,how很轻松;后期未查到动机,可排除

      7,贾森·拉德,动机不明,how很轻松;可能性低,但难以排除

      正如马普尔小姐委婉暗示的,如果不接着发生第二起谋杀案,线索仍旧不够充分

      而第二起案件紧接着第三起案件发生后,尽管用“谁都能进来”这种手法使1~7号选手似乎都难以排除嫌疑,但仔细想想两起案件的how,只有贾森和玛丽娜是可以轻松完成的

      前者没有杀玛丽娜的动机,却可以有灭口的动机,后者,考虑到格拉迪丝的证词,阿婆最喜欢玩的双重线索(因为太熟悉所以我一开始就没被误导)

      至此可以确认,第一起案件的真凶:玛丽娜·格雷格,随后第二三起案件的凶手贾森(玛丽娜的性格可以排除是凶手)的动机则是掩护玛丽娜(或者说是“同谋”)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疑问,玛丽娜为什么要杀希瑟?“厄运降临到我身上”到底指什么?

      *

      在《命案目睹记》里我提到过,同样是把“动机”叙述性地放到故事解谜篇,《弄假成真》让人沮丧,《命案目睹记》却处理得当

      那么现下我要再说一遍,同样是把“动机”叙述性地放到故事解谜篇,《弄假成真》让人沮丧,《破镜谋杀案》却……找不出形容词,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究其原因,则在于推理之外的部分,故事性上

      《破镜谋杀案》即便刨除其中的推理部分,也是一部精彩浪漫,极富悲剧主义色彩和命运感的小说,尽管作为系列作品主视角是我们的马普尔小姐和警探克拉多克,但本故事的主角毫无疑问是玛丽娜·格雷格

      更有趣的是,作为“主角”的玛丽娜其实是没有多少正面出场的描写的

      开篇班特里夫人和马普尔小姐对话中的她,案件发生后各种登场人物口中的她,圣玛丽彼得和开发区居民们谈资中的她

      她的经历,她的作品,她的前夫,她的孩子……

      无数个他人之口的故事组成了“玛丽娜·格雷格”,组成了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具体的不再赘述,我只能说,当我看到故事尾声,马普尔小姐念出那句诗的结尾,无论是丁尼生诗句中的夏洛特,还是阿婆故事里的玛丽娜,都鲜活地存在过

      *

      最后是惯例的马普尔小姐形象上

      虽然上面对本作夸了又夸,但我确实要承认,我对这部小说的高评价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因为“系列作品的售后”,或者说“粉丝向评价”,即我不太确定,如果这本是我看的第一本马普尔系列,或者第一本阿加莎的作品,我的阅读体验是否还会那么好

      毕竟,故事舞台又回到圣玛丽彼得,戈辛顿庄园的时候,我真的是太高兴了!

      尽管随着时间流逝,马普尔小姐已经是不能随便独自出门的年纪,熟悉的人,如班特里上校已经去世,班特里夫人卖掉戈辛顿庄园住到偏房……这样的变化实在是残酷又温柔

      和波罗系列不同,“波洛”的形象更像几十年不长大的柯南,除了帷幕之外,其他故事是不怎么提时间线的,甚至大多数时候,如果不是波洛登场,都不像系列作品

      马普尔系列却不停地在call back,既让作为粉丝的我像找彩蛋一样兴奋,又不得不为如此直白的时间流逝伤感(波罗系列到后期也经常call back,比如总是在使用的斯彭斯警督,再看马普尔系列的创作时间,是不是可以说阿婆到了创作中后期开始喜欢call back了?)

      老角色下线,新角色(开发区)登场,当故事最后谢莉·贝克太太问马普尔小姐能不能搬到你家来住时,我有种看到全新的冒险故事正要徐徐展开的感动之情——马普尔小姐已经老去,但后面还有那么多本故事呢,谢莉是不是就会像曾经的弗洛伦斯一样,出现在故事里呢?

      遗憾的部分当然也有,登场的警察是克拉多克(没有和露西结婚!我的cp奶没了呜呜呜),我最喜欢的斯莱克去哪了?!他曾经贡献了多少乐趣给我啊!而另一位贡献金句的牧师,伦纳德牧师,你和格里塞尔达还好吗?为什么完全不提……我不愿相信牧师是去世了,可难道是搬走了吗?尽管解谜篇马普尔小姐通过另一位牧师获得正确的线索,称赞牧师永远记得所有事情,但我仍然想念伦纳德……(说真的,阿婆不是把伦给忘了吧?难道此牧师就是彼牧师?)

      而马普尔小姐,当她严肃地批评班特里夫人把风疹记成荨麻疹时,当她强势地要求奈特为她叫“英奇”时(事实上他姓罗伯特!),当她坚定地等在戈辛顿庄园要求见到贾森时,当她低声念道:“他说:‘她拥有美丽的脸庞,仁慈的上帝赋予了她无穷的魅力,夏洛特女郎’。”……

      我再也不会抱怨马普尔小姐的形象不如波洛立体了

      她是正义,她是慈爱,她是睿智,她是怜悯

      她是简·马普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